摘要註: |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中市身心科職業人員之心理韌性與職業倦怠之間的關聯性,並分析運動習慣是否在其中扮演調節變項的角色。近年來,身心科專業人員因長期面對病患複雜的精神與情緒問題,承受高度工作壓力,為職業倦怠之高風險族群。職業倦怠不僅影響醫療品質,更對人員心理健康構成長期威脅。本研究以台中市精神科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為樣本,有效樣本共91份,涵蓋年齡、性別、年資、輪班與否等背景資訊。採用中文版職場疲勞量表與簡版心理韌性量表(Brief Resilience Scale),並設計運動習慣問卷,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規律運動」的定義(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進行分類。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心理韌性與職業倦怠呈負相關(β = -0.04, p = .165),但未達統計顯著水準;相對地,規律運動對職業倦怠具顯著負向影響(β = -0.99, p < .001),顯示規律運動者之職業倦怠程度顯著較低。不規律運動雖呈負向趨勢,但不顯著(p = .374),心理韌性與規律運動的交互作用亦達顯著水準(β = 0.05, p = .023),說明規律運動可強化心理韌性對職業倦怠的緩衝效果;整體模型調整後R²為0.543,代表各變項組合可解釋約54.3%的職業倦怠變異量。綜合結果顯示,規律運動不僅有助於降低職業倦怠,亦可增強心理韌性之保護作用,建議醫療機構應積極推動非藥物性介入措施,以促進醫療從業人員之心理健康與適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