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亞國際文化

書目資訊

by: 林玫君
緊守斯土的子民 : 默默奉獻,誠為臺灣主人
游登良
且恁榛莽參天 : 自然綠意,斧斤不入山林
林春吉
體恤造物者的初衷 : 回歸原野,為眾生留歸宿
廖東坤
日曝浪湧潮間帶 : 水陸不定,一日兩度澤國
臺灣
武陵四秀 : 振衣千仞,浴晨光沐晚霞
余榮欽
儒教與文風 : 化干戈為玉帛
溫惠鈞
客籍移民先鋒 : 埋下閩客械鬥的伏筆
呂芝萍
嘉義、新竹開發史 : 由南往北墾拓的軌跡
呂芝怡
裨海紀遊 : 一本尋找硫磺的遊記
戴震宇
北港媽祖殿堂 : 討海人的心靈寄託
呂芝怡
諸羅縣建城的故事 : 台灣第一座城
嘉義
「陳賴章」開墾台北的故事 : 台北湖邊的聚落
施婉慧
台中平原的開發 : 八卦山後的沃野
呂芝怡
朱一貴事件 : 震撼清廷的鴨母王
張鎮榮
大甲西社事件 : 終結漢番糾紛
呂芝萍
一府二鹿三艋舺 : 想當年車水馬龍
沈詠惠
吳沙開墾宜蘭的故事 : 前進噶瑪蘭
呂芝萍
台灣開港 : 邁向國際舞台的腳步
呂芝怡
台茶飄香 : 顛覆台灣經濟的品茗小道
劉宗浩
馬偕牧師 : 漂洋過海的福音天使
呂芝怡
沈葆楨開山撫番 : 揭開後山面紗
簡彥姈
台北三市街 : 以政治制衡經濟
呂芝怡
中法戰爭的波延戰火 : 浴血護衛北台灣
戴震宇
台灣建省 : 孤島不孤.直達天聽
張鎮榮
台灣的第一條鐵路 : 連貫台北基隆的軌道
劉宗浩
日本割據台灣 : 龍旗換成太陽旗
張鎮榮
視如己出的日籍友人 : 為台灣的福祉而來
張莉莉
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 : 女權運動抬頭
呂芝萍
創設台灣銀行 : 第一次幣制改革
張鎮榮
台灣檜本的悲歌 : 原始森林的商機
梁曉勤
全方位取材的台灣歷史 : 開創未來.不可不知過去
沈詠惠
大規模的抗日行動 : 漢人的最後一搏
呂芝萍
總督府新廈落成 : 權力的迷宮
張鎮榮
台灣社會運動的推手 : 力爭殖民地的尊嚴
呂芝萍
新劇運動的蓬勃發展 : 舞台世界的新寵兒
呂芝怡
台北帝國大學的創立 : 莘莘學子的桂冠
劉宗浩
霧社事件 : 祖靈的憤怒
張鎮榮
台灣水利樞紐 : 造福萬民的建設
呂芝萍
台陽美術協會 : 台灣也有畢卡索
呂芝怡
台灣第一次選舉 : 邁出民權初步
呂芝萍
推行六年國教 : 能讀會寫是件好事
沈詠惠
國民政府接管台灣 : 睽違五十年的重逢
武美齡
二二八事件 : 亟待撫平的傷口
張鎮榮
佃農走入歷史 : 不流血的革命
江正一
經濟起飛的源頭 : 台灣邁向工商業社會
呂芝怡
八七水災 : 當山洪遇上了海潮
劉宗浩
台灣電視公司開播 : 有聲有色的家庭娛樂
張鎮榮
九年義務教育 : 教育水準更上一層樓
沈詠惠
紅葉少棒 : 本壘板之前的震撼
張莉莉
示威行動的濫觴 : 喜見升斗小民的心聲
張鎮榮
十大建設與石油危機 : 在逆境中開創新天地
劉宗浩
鄉土文學論戰 : 鄉情.背景.前途
江正一
美麗島事件 : 一切都是為了明天要更好
沈詠惠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揭幕 : 全球電子產業的台灣品牌
吳美枝
辜汪會談 : 勾勒一幅雙贏的藍圖
吳美枝
總統直接民選 : 原來人民才是頭家
呂芝萍
圖解中風復健手冊
繆鴻石
健康萬事<足> : 足部按摩療法
于蒙愛
酸痛不再來 : 腰酸背痛療方
朱昊天
台灣的史前文化 : 從一萬七千年前說起
張鎮榮
菊島澎湖 : 橫渡黑水溝.開創新天地
江正一
梅花鹿的哀鳴 : 草原精靈的血淚史
梁曉勤
赤嵌樓的滄桑 : 走過台灣四百年
張鎮榮
荷蘭人的占領 : 來自遙遠地方的紅毛地主
張朝凱
西班牙人的殖民 : 入侵北台灣
張鎮榮
新港文書 : 耶和華的福音
呂芝萍
郭懷一抗暴 : 第一次「官逼民反」的事件
張鎮榮
國姓爺傳奇 : 鄭成功來台灣
張鎮榮
延平王國的慘澹經營 : 改革教化二十年
張鎮榮
東寧事件 : 明鄭王朝的內鬨
張鎮榮
清初對台政策 : 棄留不決,進退兩難
呂美枝
九二一地震 : 讓台灣島不斷上升的動力
張莉莉
 
 
變更密碼
登入